【猎云网(微信:ilieyun)杭州】12月13日报道(文/李彬)
Amos的名字来自于创始人Amos,看似随意的外表下却隐藏了令人咂舌的功能和UI设计。
时间管理类似于运动、睡眠的管理,工具型应用需要用户的动力和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仅无法体验APP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也不利于自身习惯的养成。
Amos是个时间概念和计划性极强的人,他每天会写日记、消费支出等,一度在手机里下载了大量的时间管理类的APP,但终究没找到恰好戳中点的。出于自身需要,他自己动手设计了这款时间规划与管理的Amos,原本是没想摆在台面上供其他人下载使用,在朋友的怂恿下,现在APPstore上可以付费下载。
用户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无非是想清晰的知道自己一天24小时的内容分配,Amos将学习、工作、运动、阅读、闲置等大类按照任务形式发布,用户可选择倒计时和番茄钟完成预设的时间长度。当然,例如弹钢琴、练书法、拉小提琴等特定场景下的时间消耗活动,用户可自由添加。
Keep、咕咚等工具型应用其实是基于时间轴展开的训练类活动管理,Amos分解日常任务的做法实际上涵盖了它们对时间的把握。现在,用户设置任务时间后,Amos会提前响铃提醒,通过分钟技术直观的告诉用户每项任务所消耗的时间。
人类的惰性决定了计划与执行之间必然存在沟壑,Amos为用户提供的时间消费统计通过雷达图展示,而柱状图、饼状图也充分运用到不同任务进度的统计中。今日足迹是Amos管理的24小时时间分配,创始人Amos考虑融入更多有创意的表现形式增加与用户的互动,例如变换形状和颜色的几何动画。
城市化进程催生了大批量的上班族,他们工作日和周末的时间分配完全不同,时间规划和管理如果千篇一律难免驴唇不对马嘴,Amos利用档案馆区分工作日甚至是用户自设定的每一段时间规划,一款APP提供多种时间管理表。
效率工具怎么可以不支持URL Schemes呢?创始人Amos本身就是一个对效率几近苛求的人,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工作流软件例如:WorkFlow、AirLaunch来进行软件设置和跳转。
工具型应用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的留存与转化,商业化道路不管是谁走起来都需伤筋动骨,主流玩家的做法是向平台转型。Amos也不例外,后期将根据用户的时间消费数据匹配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通过任务分享的模式开启比拼,以外部刺激督促用户调整。
同时,平台对接时间规划与管理的达人,这种低门槛的“专家”将为用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垂直领域的知识问答增加用户的使用频次和付费意愿。创始人Amos告诉猎云网(ilieyun),用户的时间消耗数据大致可以表明他的身份和喜好,通过收集分析后,可以对接人才招聘网站和猎头公司。
Amos可以说是一款迎合10%用户群体的小而美时间管理APP,早期将深耕功能优化。
产品:Amos时间规划
网址:amostime.striking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