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7月30日报道(编译:田小雪)
编者注: 本文作者为Tren Griffin,目前是一名微软的员工。此前,曾就职于卫星初创企业Teledesic,并担任过私募股权公司Eagle River的合伙人。
1994年,我正式加入卫星初创企业Teledesic,成为其第四名员工。
Teledesic的创办目的是为全世界的各个地区提供通讯设施,而不只是简单的电话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便进入移动领域。那时的我知道,通讯能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这也是我选择加入这家公司的原因所在。
众所周知,Craig McCaw和Bill Gates是Teledesic的创始股东,但事实上他们二位均不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Russ Daggatt是公司的第二位员工,Elaine Ferguson也是我的同事。
我们在McCaw Cellular的办公室里创建了Teledesic。刚起步时,除了资金、创始股东的声誉以及厚脸皮外,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我们为Teledesic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发展计划,就是超越其他所有的卫星公司,研发尽可能多的卫星。起初,我们将具体数量定为840个。同时,我们将公司的预算支出定为90亿美元。
虽然Ed Tuck最先提出了创建Teledesic的这一想法,但其真正落实是由公司的首位员工,即工程师Dave Patterson完成。
拒绝微软,却让比尔·盖茨(Bill Gates)成了股东
就在我加入Teledesic的那天,我拒绝了微软一份非常诱人的offer。我告诉Bill Gates自己斗志昂扬,希望闯一闯,把Teledesic做成功。他表示了理解,并且担任了公司的创始股东。
从1994年开始,我花了5年的时间将Teledesic从起步慢慢发展到壮大。我和其他几位员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公司遇到的各种财务、监管和技术问题。
得益于公司创始股东的名望,我们有幸见到了不少前辈。当我告诉他们Teledesic 计划为环绕地球的成百上千个卫星提供宽带服务时,他们觉得非常惊讶。《纽约时报》也曾经用“惊人”一词来形容Teledesic的卫星数量。
由于公司的成立正值互联网泡沫时期,我们得以顺利发展。另外,1993年11月Mosiac浏览器的问世,也为Teledesic这类的新公司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1995年8月,Netscape上线之后,整个科技行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开始上涨。这样看起来,实现融资90亿美元的目标似乎指日可待。
不过就像其他初创企业一样,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我们经历了无数个不眠夜,在大大小小的错误中不断吸取教训,继续向前。硅谷知名风投Ben Horowitz曾经这样描述初创企业的奋斗过程:
“在创业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产品问题难以修正、市场定位难以实现、员工丧失信心甚至辞职、公司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等等。你不但失去了忠诚的客户、处于竞争劣势,还损失了优秀的员工。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公司没有按照预想的路径发展?是自己不够优秀吗?总之,当你创业的梦想逐渐变成噩梦时,你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无限挣扎的漩涡之中。”
当时的Teledesic遇到了各种问题,比如说科技、财务和市场风险。在解决的过程中,那种感觉既让人害怕又让人兴奋。在最开始的时候,Teledesic得到的支持少之又少。曾经跟随Craig McCaw多年的高管Wayne Perry表示:“Teledesic最大的问题就在于Russ和Tren,因为他们不能接受公司的失败。”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创始股东所带来的名气优势,我们成功克服了前进路上的诸多阻碍,躲过了那些可能会带来致命伤害的打击。
一鸣惊人后,与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1995年,我们在日内瓦世界无线电大会(即World Radio Conference,简称WRC)上取得了第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在那6周的时间内,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进步。
Wired杂志曾经采访过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高通(Qualcomm)的八位高管,其中有一位这样说道:“此次大会规模宏大,惊喜多多,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1998年秋天,我们的业务日益成熟,市场上也提供了不少发展机遇,Craig McCaw希望我更深入地参与其通讯和软件业务。1999年,互联网泡沫给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挑战。由于公司的研发团队和业务发展已步入正轨,所以我个人也相应做了调整,转而担任Teledesic的顾问。
那时候,波音和摩托罗拉这类的巨头都与Teledesic成功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公司的系统,不仅从规模上,而且从研发预算上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增长。不过,随着公司日益稳定,那种冒险的日子似乎也要结束了。自此,大公司那种固有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布局,就逐渐代替了自己创业的新鲜感。
其实我一直觉得,Elon Musk和Jeff Bezos有一点做得很好,那就是他们在发展太空业务时,不会太过依赖与传统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不过,这一做法也存在弊端,会带来批发和转让方面的定价问题,使其降低成本的努力付诸东流。
1999年,我正式从Teledesic离职。那一年,各家公司的估值出现了火箭式的飙涨。人们对各种事情都抱有积极的态度,甚至觉得拿到90亿美元融资来发展Teledesic卫星系统的这一想法也能够轻易实现。
但殊不知,两年后,商界突然出现萧条和萎靡。那些没有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的人,绝对不能理解这种改变的急剧程度。比如说,今年你能够融到几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国内或全球电信通讯网络,但是明年你连3%的资金都融不到。只有你亲身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的兴起和衰落,才能够明白这种巨大的悬殊。
最终,Teledesic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场泡沫的影响,出现了财务和技术上的问题。考虑到当时的科技水平,地面天线不仅成本高,而且较为复杂。同时,由于立体小卫星的发展方案受到了搁置,所以卫星系统的昂贵开发成本就是一个大问题。
太空探索成本太高,拖垮公司
以如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想要开发技术要求不高、成本相对稍低的天线,仍然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2001年,公司计划购买发射服务,但是仍然未能成功将研发成本降下来,也未能成功建起以立体小卫星为重点的卫星系统。波音和摩托罗拉这类的传统企业,希望重点推进已有卫星的再利用,所以决定减少目标系统内的卫星数量。
这些传统制造商不喜欢廉价的卫星,他们提倡由专家在足够干净的实验室内完成卫星的组装工作。有人错误地认为,由于波音或摩托罗拉拥有更加优秀的设计,所以Teledesic的系统规模逐渐缩小。其实,其系统规模的缩小,是因为公司没有建造小型卫星的计划。因为一旦有这个计划,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招聘工程师,重新设定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认为,卫星价格的降低会带来销量的上涨。
目前,Elon Musk等科技大佬已经重新赋予了这些卫星新的生命。我个人对这些系统持乐观态度,坚信它们能够成功问世,并发挥一定的利用价值。那么现在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呢?促使其实现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那些在以前看来可行性不高的立体小卫星,已经在各种试验下成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现在的公司已经找到了一种低成本、持久生产这些小卫星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这些小卫星能够升级成更大尺寸,不仅能完成图像收集和图像生成的任务,还能够轻松完成通讯任务。
其实,相比于系统建成的可能性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我真正关注的问题是在给定服务成本的前提下,这些通讯系统的潜在市场范围(即Total Addressable Market,简称TAM)大小。比如说,市场需求是否足够?各个价位上的盈利能力如何?
虽然我对小村庄使用卫星系统的可能性抱有较为悲观的态度,但我并不否认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同样地,如果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都能够提供通讯回程,那将会是一个重大突破。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种宽带通讯方式,实在是太贵了,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话虽如此,但为那些传染病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偏远地区,提供宽带通讯服务以便应对紧急突发状况,还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这些回程是通过光纤来实现,还是地面微波呢?研发出来的卫星能够达到指定的要求吗?无人机在这一过程中又扮演着何种角色呢?总之,我们会尽一切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确定太空通讯系统的市场需求规模。
从估值30亿到破产清算
自成立以来,Teledesic团队融资金额共计超10亿美元,公司估值达30亿美元。曾经的它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但是到发展后期,它逐渐力不从心,遇到了财务和技术等诸多问题。由此,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不得不决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交还到股东手中。当时退还资金这一决定可谓是前所未有,因为大多数公司在出现问题时,会选择不断地革新转变,想尽一切办法挽救,直到所有的资金耗尽为止。
但尽管进入了清算流程,Teledesic早期的投资者还是拿到了高于投资本金几倍的收益。不过,在公司成长壮大之后进入的那些投资者,恐怕就没这么幸运了。
通常,停业清算都是初创企业所惧怕的一个阶段,但是Teledesic却非常勇敢,因为它拥有一支出色、卓越的创始团队。
对我个人而言,能够参与它的创建和发展,见证它的成功,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是我一生中都难以忘却的珍贵回忆。就像Jeff Bezos说的那样:“有创新,必定就有失败,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我们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路上,总会遇到挫折甚至失败,是它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及时自我审视、自我修正。失败在给予我们打击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新的创新。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那么你取得大成就的可能性肯定是非常小的。
以下为我在Teledesic学到的12点经验:
NO.1 做海盗比做海军更有趣,因为海盗勇于尝试,善于总结。
NO.2 人人都想创业,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初创企业的生活。
NO.3 在你的人生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是用来大胆实现创业梦想的。
NO.4 在过去的5年中,我平均每年要飞50万的飞行里程积分,所以创业还是个体力活。
NO.5 生活中一切有趣而重要的事业,都是有得有失的,太空发展事业更是如此。
NO.6 员工实力越强,公司口碑越好。积极正面的反馈信息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NO.7 现有股东的质量越高,吸引新股东加入的可能性就越大。
NO.8 在融资中,成功拿下聪明睿智的、有能力的投资者非常重要。
NO.9 太空空间范围太大,非静止轨道也许不那么遥远,但是发射任何火箭到这个轨道的成本依然昂贵。
NO.10 外太空没有插座,也没有电源线,这给需要能源支持的系统带来较大困难。
NO.11 由于电磁波的功率密度与距点源距离平方的倒数成比例,所以太空通讯的研发难度太高。
NO.12 大多数的亿万富翁都对太空和火箭感兴趣。一次火箭发射就像一次受控制的大型爆炸一样。这些爆炸在不伤及任何普通人的前提下,为这些大佬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