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根据IT桔子的数据,仅2015年进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公司就有34家,但经过一年的试水,2016上半年变得更热闹了。本文描述了2016上半年生鲜电商圈子的一些事情,并附上生死名单。文章转自思达派,原文链接。
从2015年开始,生鲜电商似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Dmall天使轮就拿了IDG一亿美金、苏宁超市上线“苏鲜生”、顺丰上线“顺丰优选”、华润万家上线“e万家”、天猫超市在上海启动“双20亿计划”、阿里布局易果网、京东领投天天果园、百度投资中粮我买网、EMS旗下生鲜电商“极速鲜”将正式进入市场、亚马逊开拓生鲜业务、沃尔玛与Uber和Lyft合作提供生鲜派送服务、就连Google都开始做生鲜到家服务...
有没有“一盘点吓一跳”的感觉?生鲜电商因其万亿级别的市场潜力,平均每年保持80%以上的增长率,但线上渗透率还不到2%而被资本看好。艾瑞预计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渗透率达7%,这也让创业者各个跃跃欲试。
当然,随着变着花样的生,也会有与(gao)日(bu)俱(qing)增(chu)的死。根据IT桔子的数据,仅2015年进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公司就有34家,但经过一年的试水,2016上半年变得更热闹了。
生鲜B2C的生死场
上面,我们看到几乎霸屏的B2C模式,生的是它,死的也是它。毕竟,B2C生鲜电商一直依赖资本输血。有据监测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实现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亏,剩下7%则处于巨亏状态。死在C轮融资前夕的美味七七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众所周知,美味七七的前身为泰国正大集团于2011年创立的生鲜B2C网站“正大天地”,后在2013年更名为“美味七七”,并在2014年获得亚马逊2000万美元投资,这也是亚马逊在华投资的第一家生鲜电商。拿到融资的美味七七很快启动了自建冷链物流、加工中心等项目,推行重资产运营模式。据了解,美味七七仅在上海就建立自有中央仓储和冷链配送体系,中央仓储达1万多平方米,并建有30个中转仓,开启了“一日三送”服务,甚至接连在线下开设实体店铺,还开发了3处总面积逾万亩的农场基地,算是一口吃成了胖子。
但同年,《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研究报告》发布的调查数据,似乎给B2C模式的生鲜电商泼了一桶冰水:已形成高频购买习惯的用户并不多,其中一周买一次(或更多)的用户占12.4%,半月买一次的用户占11.1%,而偶尔购买的用户高达65.8%。就连以B2B生鲜电商起家、去年踏足C端市场的依谷网运营总监陈宇也说,“就目前正在尝试的移动端业务‘微商城’和‘拼购’,用户都是冲着优惠活动而来的,谈不上有什么忠诚度,很难产生复购。”只烧钱,没进账,用户都是靠大资本硬砸,谁能支撑的起?
这样的市场状态下,即使物流、仓储、品控都能做到理想状态,恐怕“重资产烧钱模式+庞大的现金流压力”也很可能让他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况且它还做得不好。曾有美味七七一位员工爆料,“大规模投建线下店,但物流跟仓储设备又跟不上,品控与质量开始直线下降,产生大量投诉不说,就连员工自己买到的水果有时候都是腐烂状态。”
再加上2016年资本逐渐回归理性,资本寒冬越演愈烈,更青睐那些形成用户规模和流量优势的平台,这让一直靠亏损、烧钱搏用户的B2C模式的生鲜电商更加举步维艰。
当然,我不是说完善物流、仓储、品控是错的,只是个人认为这个策略太着急了。从国外成功生鲜电商的发展历程看,在大规模做广度之前都是先采用了做深区域市场和品类的策略。毕竟B2C模式除了“断奶就死”的魔咒外,还有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流量”,完美的商业模式无非是最简单的:低价(独家)产品-高效平台-巨大流量,但在这里B2C生鲜电商似乎显得很尴尬。
阿里巴巴是做媒体的,可以给淘宝的C2C模式引流,而后来天猫、天猫超市搞B2C可以从淘宝那里引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不然马云大大买媒体和新浪微博是卖着玩儿的么?而京东确实是B2C模式,所以它一直很重,如果不是自建物流的话,估计前期也不会很顺。但是刚创业的生鲜电商呢?在科技媒体发发融资新闻,在各个创业大会讲讲故事,就能触及普通用户了?当然,B2C模式的生电商貌似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B端引流本身就很是难于上青天。更可况生鲜电商千篇一律的“阿克苏苹果”呢?
从B2C到B2B,只用了一年时间。
“B2C真的做不下去了,都在转B2B。” 看到群里有一位朋友在吐槽。而最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跨境B2C食品电商“鲜LIFE”联合国内线下龙头连锁企业共同成立B2B平台——“中国便利店直采联盟”——鲜LIFE重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新型供应链驱动的互联网平台。据了解,鲜LIFE一直都是有在做toB,只是现在的重心是发展线下便利店。而从行业来看,生鲜电商从B2C到B2B似乎只用了区区一年时间。
品控、物流、仓储、流量、SKU、损耗等等一系列问题,确实困住了有不少B2C生鲜平台:抢鲜购年初关闭、顺丰优选第四任CEO离职、Dmall高管离职裁员过半、一米鲜、爱鲜蜂等都先后曝出业务调整和裁员的新闻。也不断有B2C生鲜电商平台尝试改变,尝试B2B就是其中的一条路。比如,在微信上卖半成品净菜起家的“小农女”,去年夏天从B2C模式转型到B2B模式后终于拿到8000万A轮融资。
为什么都在转B2B?据背靠京东的天天果园副总裁陈嘉杰分析,“如此趋势或许是因为B2B生鲜电商的竞争没有B2C那么激烈”。但他也同时提醒,“这并不意味着B2B更容易做”。天天果园也有部分B端业务,他们直观感受是,企业在采购水果礼品时,更加要求品质保证,因为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其客户关系的维护;对于生鲜电商来说,C端做砸一个订单,损失的只是一个用户,而B端都是大单子,影响范围更广。
但不可否认的是,生鲜市场万亿级的体量依然牢牢吸引着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眼球,但是究竟如何破局,似乎还是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