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Galaxy Note 3:更快!更大!更强?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3分钟(1022字)

2013-09-05 Galaxy Note 3:更快!更大!更强?

Galaxy Note 3如期而至了。在硬件配置方面,这款设备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把一切都做大(快)了一点儿。三星设备的软件在逐渐成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猎云网9月5日报道 (编辑:Tony)

Galaxy Note 3如期而至了。

Galaxy Note 3

在硬件配置方面,这款设备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把一切都做大(快)了一点儿。从上一代的5.5吋屏幕增大到5.7吋屏幕,1920×1080像素让它拥有了更高的分辨率。此外,夸张的3GB RAM,2.3GHz四核处理器(还不知道具体采用的是什么处理器),1300万像素的主摄像头,168g的重量、8.3毫米的厚度,以上一切都让Galaxy Note 3成为了一个更优质的设备(不过,小云觉得这款设备在硬件上并无太多亮点)。

Galaxy Note 2对比 GalaxyNote 3

相比之下,Galaxy Note 3在软件方面,依然凭借与S Pen配合使用的一系列应用,吸引了公众的眼球。

全新的设计: Air Command

Air Command是浮动Galaxy Note 3屏幕上的控制界面,它的启动相当人性化。仅仅通过取出S pen的方式就可以触发这个界面。当然,用户也可以用S pen在屏幕上盘旋,并点击出现的内置按钮,启动Air Command。通过这个界面,用户可以调用与S pen相关的任何功能。

更强大的应用:Action Memos、S Finder、S Note、Pen Window、My Magazine

·Action Memos可以将用S pen写下的信息,变为动态的指令。比如,用户潦草地写下某个电话号码,那么通过Action Memos,用户可以直接拨打通讯录中的这个电话号码(当然,前提是这个号码已经存储在了电话簿中)。再比如,用户写下一个地址之后,它可以自动帮助用户在Google Maps中进行查询,而无需进行粘贴、复制。

·S Finder在良好的手写识别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手写内容搜索功能。

·Pne Window是 Air Command中的多功任务换选项。通过启动这个功能,用户可以在现有的应用界面中的任意位置,划分出一个方框,以便启动其它应用(不过,目前通过Pen Window可以启动的应用是有限的。应用选项中包括Youtube和计算器)。此外,Galaxy Note 3中的多任务也得到了整体性的的增强,用户不仅可以同时启动不同的应用,还可以同时使用同一应用的不同功能。

Galaxy Note 3PneWindow

·S Note(笔记应用)可以与 Evernote 进行同步,内容保存 12 个月。

·My Magazine是Galaxy Note 3中推出的一个新闻信息聚合类应用。它的功能有些类似于HTC手机中的BlinkFeed。用户通过从屏幕底部向上滑动的方式,就可以启动这一应用。尽管小云觉得这种“机关设置”有些牵强,不过对于三星粉丝来说,这还是不错的。

尽管在外观上,Galaxy Note 3和上一代产品差别不大,可三星还是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改变。比如S Pen较之前更能与插槽吻合,用户不必“按照最合适的位置”费劲地插放它。此外,与Note 2配套的S Pen也几乎可以在Note 3上使用。只不过,也许在压力感应上略微差一些。除了上述变化之外,Galaxy Note 3中还有一些装饰上的变化。

Galaxy Note 3 厚度

尽管Note 3是塑料材质的,可在外表上给人以很强的金属质感。整体看来,Note 3外国设计紧密、精良、很好的契合了人体工程学。

三星设备的软件在逐渐成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据悉,Galaxy Note 3将在今年年底在全球正式发布。不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所购买道德Galaxy Note 3的处理器,可能会有所差别。专业人士分析,Note 3除了使用高通4核芯片之外,也可能在部分市场使用猎户座芯片。

Via:TheVerge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