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5月19日报道(文/赵子潇)
5月18日,在懒熊体育举办的体育产业峰会上,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刘芹、真格基金合伙人王强、光大体育基金总裁范南等嘉宾参加圆桌论坛,从投资方角度探讨发掘体育创业新星。
晨兴资本刘芹:
对于未来体育赛道的展望有两点,一,晨兴资本沿着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路径一直不停地去找机会,新一代的年轻人会把体育当成他们主流的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二,之前体育伴随着传媒行业,如今改变为一个真正的产业,互联网和体育的结合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交付场景。
如今体育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不足,因为体育是一个跨界的产业,如何在可行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者需求之间找一个好的体育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刘芹表示,他看好三类创业者:对创业事情的热爱产生动机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有领导力的创业者;对公司业务判断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判断性。而除了赛事IP方向,晨兴看中门槛高的商业价值表达,以及创业者在体育行业的积累。
真格基金王强:
体育产业的人才构成可以用三个同心圆描述,最核心的是深刻理解行业,置身在体育最深的层次;政府公关能力和PR人才;复合型的团队人才。
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所有的基础设施放到现在都可以零成本做低。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只实现3100亿的收入,在这个基础上能够翻十倍也是很可观的,面对世界产业来讲,中国的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不算成熟。
创业公司能否在时间轴上跑出来,最关键的是商业本质。
光大体育基金范南:
国外体育IP变现机制比较成熟,赛事运营门票收入、赞助以及版权费用,延伸性价值还有很多,比如明星经济、球员经济等。中国核心的问题是大家对IP的理解和经营的意识缺少系统化的框架和专业的人才。可能未来体育媒介和科技之间的结合发生很大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更创新一步的收入来源。
商业模式上面,未来十年的发展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体育产业的购买人从to B慢慢转向to C;第二,体育产业强大的引擎不仅在这里表现出来,国民民生各个领域都有一个新的革命趋势。
以下为圆桌实录,有整理改动:
各家机构对体育行业的投资逻辑
王啸:刚才跟王强老师聊天的时候,他其实曾经步行横穿过新加坡,想问一下您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王强:除了会走,满足了两条腿作为人最基本的定义,我体育真不行。我步行横穿新加坡,就是因为新加坡太小了,我说就锻炼一下吧,一走不停,走到东边,运动不仅能运动了,还能动起来,最后产生了生命力,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东西。
王啸:刘总,我看投了KF,对健身是不是也有研究,是不是自己也有健身?
刘芹:我们公司最新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刚才完成了KF投资,我不是马甲线的狂热爱好者,我身体一直没有什么肉,没有减肥的压力,但是我确实上大学以来特别爱运动,喜欢踢球,喜欢游泳,我还有点小运动天赋。当然健身房我们办公室也有一个,过去一个多月里我也下过两次健身房,因为和王老师一起投资昆仑决的原因,拉我一起去笼子里面打我两次,我死活没进去过。所以我算是一个,我觉得我不是狂热的体育运动爱好者,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运动的一个人,还比较爱好,比较投入。
王啸:其实我有点好奇范博士作为一个金融从本科读到博士的这样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运动?或者为什么去选择做体育行业的投资?
范南: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回答,第一我是辽宁大连人,我们小时候是踢足球的,我自己有些同学后来也慢慢成了职业球员,有些也发展得很好,但是我后来就不踢了。当时读书的时候,身体比现在灵活多了。第二个,光大体育基金去年我们投了一些项目,其中有一个专门做减肥健身的,做减肥的,瘦身的,这个创始人很诚实、很善良,每次看到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减下去。所以每次开会我提出建议的时候,他都反过来问我。第三个,体育产业虽然从我们本身是金融机构投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个理性的行为,但其实所有参与体育行业的,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的,一定是有情怀,至少喜欢,哪怕回头想想当时我是理性的,但是回头再想我还是感性的。
王啸:范博士,你投了多少个公司?投资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范南:我觉得是这样,我们参加过一些会,很多专家、大佬都在谈什么是体育产业,其实我自己觉得体育产业在这个阶段拿个成语来举例有点像“盲人摸象”,可能每个人有自己的路径依赖,可能媒体出来的朋友们一定重视版权,从体制内运动员出来的一定会强调赛事,做制造业出身的一定会强调需求,我们是金融机构,可能更愿意从上市、从资本的结合度来考虑问题。因为我没有某一个行业的抓手,所以说去年我们的操作策略基本上希望对着整个体育的大行业,每个行业我们投一家,我们来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来筛选和重新来判断这个行业的认识,所以基本上去年是这样一个格局。当时也不是故意凑700、800的,这个工作做完到一定程度之后,突然间发现是这样,所以今年的工作和去年相比就明显轻松很多。
王啸:我知道真格基金一向以看人准、比较情怀,非常支持创业者著称,而且我们有幸和真格基金的王老师投了一个高铁项目,我想问的是,王强老师对于体育和科技结合这个部分的看法,包括在体育行业投资核心的想法是什么?
王强:我觉得从真格的视角来说,体育为什么是令人兴奋的投资产业呢?我们发现现在从商业形态上四个层次都是直接和它相关的,第一体育本身非常具有娱乐性,无论是国际性还是观赏性,是泛娱乐中最有号召力的方式,无论从传播,还是观赏,还是娱乐性,没有第二个东西比它更加强力吸引荷尔蒙的东西。同时由于强大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最符合社交群体的属性的,因此如果这个技术能够围绕这样来建,无论社交是涉及到媒体之间的互动,信息之间的传播,还是生活方式之间的交流,我觉得这一点都是非常好的。第三点,我觉得它是与商品属性直接相关的,因为从事体育和技术的不一样,它是必须有设备的,是必须很多东西你即便走步,光脚的很少,我得要一双鞋,这个鞋很有讲究了,能走五个小时和走五分钟的鞋是不一样的,包括头盔、攀岩、飞行等是直接和商业直接挂钩的东西,因此这些的必然性和商品属性钩在一起,围绕制造、硬件也是非常有益的。最后,体育这个汉字非常有意思,左边是人,这边是本,也就是体育健康成为人作为生命的根本的东西,而且育,我们是培养这样一个健康的心态,因为从做教育的角度来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完成三个东西,第一个是健康,教育出来的人已经死了,那你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除了健康以外。第二个就是快乐,因为快乐的心理来自于健康的体魄,来自生理,如果一个人病病殃殃根本不可能快乐。第三点,只有完成了又健康、又快乐,才能产生第三个目的,于快乐有益,与身体有益。由于是训练性、启蒙性、教育性的,如果教育和体育挂钩,有另外一个生态,我觉得教育作为产业来说是非常深厚的待开发的沃土。
王啸:王老师的意思是为了让大家好好学习,必须让大家好好锻炼。其实我开始关注体育产业,是因为刘芹总,晨兴资本在体育产业当中强力发力,这是一个主流VR进入这个产业非常强烈的信号。自从看到刘芹在体育产业发言,我们也开始跟进和关注把体育作为主要的布局和投资,今年开始我们可能要在早期发发力,所以我特别想想刘总对于未来赛道上的展望。
刘芹:我觉得这个是跟大家分享,我们确实是从去年讨论中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很认真地讨论体育产业的投资机会,我觉得45号文只是政府给出的行业上的放松的信号。但是更主要的是,我们晨兴资本投资是沿着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路径一直不停地去找机会的,就像我们当时投过跟衣食住行相关的生计的各种需求,体育逐步成为我们关注的主流投资方向,主要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体育在很早以前我们都把它当成一个叫全民健身运动,政府把它作为一个社会型的运动。但是我看90后和00后这些年轻人不是这么理解体育的,我们认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会把体育当成他们主流的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个东西既底层有王强提到的健康基础的东西,但是更多的还有消费升级的诉求,我觉得年轻一代对体育的符号性的价值呈现,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强的需求。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家都知道我们不了解体育如果作为一个产业化真正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它是和传媒行业的发展是伴生在一起的。中国我觉得以前的体育其实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看,我们也意识到现在看不到互联网和体育之间互相的结合,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体育的交付的场景上面发生变化,这种创新性的两个维度,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和消费升级这两个路径在寻找一个投资机会,所以我们就逐步开始意识到体育可能是一个应该值得仔细思考的一个投资方向。这两点是我们的关注点。
具体投资,虽然我们说得很激动,但是值得投资的机会也不容易寻找,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晨兴都希望找到商业的天花板要足够高,竞争地位要足够大,团队要优秀,各方面有很多自己给自己设的要求。实际上虽然我们刚才说机会很大,但是现在体育产业面临一个最大的挑战是人才的不足,因为体育是一个跨界性的产业,怎么能找到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者的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好的体育产品,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也在市场上不停地在寻找,我不觉得我们已经找到了完全的答案,但是我们也在做一些尝试,所以我们也尝试像昆仑决这样的公司,基本上是沿着体育的内容,像昆仑决是一个IP的内容,像cap是用户群体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体育产业人才如何挖掘?
王啸:在体育产业当中,我觉得看上去还是创业者的寻找,因为这个行业在中国还是比较新兴,跨界进来的人对体育产业可能不是太了解,在产业当中相对传统、保守,所以如何寻找到这里边最有效的、最有价值的创业者,我想作为早期基金,像真格,最主要是找人,其实做项目我觉得都好说,人从哪里来?想问问王老师有什么看法?
王强:我觉得其实体育产业的人才构成,我用三个同心圆描述,最核心的东西必须是深深地理解,并且置身在体育最深的东西,首先他觉得这个刺激有用,才能让idea能够实现。但是有这样的人还不行,因为体育如果跨到产业这个行业,就和其他产业都共通了,产业、营销、宣传。而体育产业由于要调动大量的群体活动、场地等等,尤其在国内,这些东西往往是受政府调配的,所以得有强大的政府公关能力。再一个场所又是稀缺资源,大量地聚在一起,确实没有那么多场所可以供你支配,所以PR人才也变得非常重要。再一个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年轻一代,这种营销手段技术构成又非常重要,直播要不要用技术平台、技术手段,如果网红你是不是能够找一些体育的有马甲线的用肉体来吸引人的网红,往往我们现在欣赏体育都不是传统上唐朝的蹴鞠什么这些东西,都是世界性的这些东西,能不能联系国际资源,这些都构成了这个团队能不能把看似很小的东西达到很大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将来商品化以后,无论怎么样才可能造成比如说李宁,能把自己的IP变成李宁的体育生产大平台的东西,所以有这样一个复合型的团队人才,我觉得从事体育产业才有了逻辑保护。
王啸:同样的问题,范博士看得比较后期一点,后期的运营人才和前期的创业人才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你怎么看你投的偏后期的团队的特质?
范南:我个人觉得体育产业对人的要求其实挺高的,这是我投这个行业之后体会越来越深。因为我觉得体育产业一个最有魅力的地方和最刺激的,在于它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个行业里的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时候内完全某些动作,拍电影、电视不规范可以重来,但是做体育要求非常高。光大体育基金我们在投的时候,因为投这个行业,我们也在想如何判断,最后是从结果发现的,最后我们结果投了这些公司之后,回头一看,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创业团队在一起稳定性的经历过七八年以上,我们目前平均的创业团队的创业年限是超过了18年,20年、18年的都有。这可能说明现在体育产业的一个现状,可能这个力量有新生代,有旧势力,但是从体育产业的底蕴而言,我觉得时间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事。
王啸:因为我知道晨兴也是非常看重创业者的,晨兴有一句话说跟创业者做朋友,这个精神是非常难得的,想知道刘总对创业者的素质怎么看,包括创业者的领导能力,通过什么维度来分析什么样的创业者适合创业,什么样的创业者能走多远?
刘芹:我之前分享过一个话题,我其实非常尊重创业者的原因,我觉得创业真不是人干的,如果是一般的正常人是不会选择创业的,这个是肺腑之言。因为我天天跟非常多的创业者在一起,在看他们的成长,这真不是一般人干的事,正常人都不会选择创业,只有不正常的人才会选择创业,所以是故意大家不选择的。这里面其实隐含了一点,我觉得创业者的动机是我非常关注的,我觉得真正的创业者通常都放弃了短期的收益而关注长期性的收益,就是他能忍受很多短期上的痛苦,财务上不自由以及抱着很大的风险来做这个事情,所以创业的动机,如果你没有真正对你创业事情的热爱,你很难坚持。我觉得这是创业者我们理解中的第一个基本素质。
第二点,我自己觉得今天的创业者随着我们讲到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到跨界性的行业,它不再是所谓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单一的商业模式,我们今天发现这个商业模式呈现的特点就是多种维度的跨行业之间的整合,因此这个对创业者的视野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其实是挺高的,当然没有人是全才,所以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对创业者的领导力的要求更加高。因为你没有办法做到方方面面是专业人士,你只有靠领导力来吸引大量的人才,我觉得有领导力的创业者是非常稀缺的,这个要求对创业者的要求非常高。因为你看我们中国互联网圈的那些优秀的创业者,大家都耳熟能详,无论是马云、马化腾,还有像刚才说的雷军这些大佬,还有更年轻的创业者,你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领导力都是非常强的,他们身边都有一群非常强的团队。因此我觉得今天的优秀创业者不是你仅仅聚焦在用户增长短期的市场份额增长上,可能更主要是想一想公司的愿景是什么,怎么能把公司愿景表达得足够清晰,吸引到足够多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才愿意聚在你身上对你也是很高的要求,我觉得领导力其实是创业者很核心的一个能力,而且还不是很虚的,是来自于方方面面。
当然最后一点,最优秀的团队战略和执行力是非常强的,好的公司战略的稳定性好,不太随意摇摆,对公司的业务判断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判性。同时它强大的执行力保证自己的战略的路径规划实现不会产生所谓的干扰和动摇,所以我们特别欣赏战略视野和战略质量高,以及有强大的执行力的团队。当然说的都是一些方方面面很全,其实没有一个创业者是完美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寻找他们的亮点,但是这些基本的质量是我们非常看重的。
体育行业商业化模式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王啸:刚才提到人的问题,其实资本投入任何一个项目,会想到未来可能推出的机会,其实商业化和商业模式也是这当中我们投入任何一个项目当中都会考虑到,觉得它有价值就可以,但是像后期的项目,商业化模式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想问王老师早期项目的变身性,对投资价值的影响?
王强:我觉得对一个早期的天使投资我们进入一个非常好时代,因为创业者对于并购这个概念越来越觉得是创业的常态了,因为在两年多前,如果你要跟一个创始人去说你的梦想,他要么纽交所,要么纳斯达克,要么A股,要么创业板,再不济也就是新三板,也就是上市成为他们人生追求的全部或者唯一的目标。这个和成熟的国家,比如说英国、美国来说,因为上个月在清华大学我参加了硅谷浦发银行在清华发布了对创业者的调查,在发达的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来说,85%左右的创始团队或创始人认为在企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被并购就完成了创业的至少在那个时候出发的终极目标,再重新树立下一个目标。但是只有20%多或者不到20%的人认为IPO是他们唯一应该奔下去的。中国的数据非常有意思,恰恰颠倒了这个数字,80%的人IPO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不到20%被并购是健康的。我觉得随着中国资本利益的成熟和国际成熟度越来越匹配,我倒非常愿意想,未来对于早期来说,我们非常快乐地会看到,被并购,如果这个创始团队能接受的话,我们推出这个服务就非常好。
王啸:其实商业化对早期来讲没那么重要,只要能产生社会价值,有大公司收购的价值就足够了。范博士作为后期直接跟资本市场对接的环节,对于商业化,对于高估值,对于这个事情怎么来看的?
范南:我觉得是这样,我在做体育投资的时候,圈内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初衷还是希望能够对这个行业推动1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可能屁股决定脑袋,所以决定了大家的需求点不同。我个人觉得中国资本市场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当然盈利模式和资本输出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际上这些年围绕上市公司的并购,我觉得不光是体育行业,可能是整个大的文化行业,甚至大的TMT行业更需要的。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发展一个特点,不仅并购是围绕上市公司展开,因为业务之间又需要引流,有些大佬的公司,尤其是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对我们投的很多文化、体育兼并行业的公司,并购起来的合作效益是非常非常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投法是希望他能得到去做IPO,我想这是每个创业者至少有这个念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每个团队的实际情况来配合,寻找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法。在整个过程里面,投资人一定从我们的角度还是应该站在创业本身的初衷来说的,还是希望不仅是符合我们投资方法。
王啸:范博士帮早期的基金开疆拓土。其实我有一点点不是特别想明白的地方,体育IP后续的变现的规模和可能性有多大?当然在美国IP非常厉害,但是在国内还是刚刚起来,你觉得体育IP有什么变现的机会和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范南:其实国外是比较成熟的,一方面是赛事运营,因为门票,包括比赛本身的场地上的很多赛事,是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另外一个就是赞助,比如很多球队的赞助权,主要是以logo为主的。还有传播性价值,就是版权,特别是像很多足球奥运会转播权的价值,这个我觉得主要是跟观众的人数,观众注意力经济,是跟广告的商业价值直接挂钩的。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延伸性的,延伸性的东西可能有15页,比如说明星,明星经济,球员经济,这些方方面面都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其实国外的体育产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在中国我觉得现在核心的问题是大家对IP的理解和经营的意识缺少系统化的框架和专业的人才,我觉得这个是中国真正体育产业化碰到最大的困难。
当然这是问题,机会有很好的研究,因为我们之前投过互联网第一代就是游戏,当然游戏是非常挣钱的,游戏和体育相比较起来,体育用户之间的近距离的交互方式方法更多元,特别现在随着传播媒介发生新的创新,可能未来体育媒介和科技之间的结合发生很大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更创新一步的收入来源。我觉得这都值得思考。
王啸:接着问刘总,除了赛事IP类的赛道以外,晨兴在与其余行业其他几个重要的方面有没有重点看法?
刘芹:我觉得体育产业的价值链也很长,每一个环节,刚才我说的地方都可能有,比如赛事的场馆运营业有人在做,还有提供第三方大数据的公司也来找我们探讨,体育再往前的延伸,都是像耐克这样的体育营销,也是非常多元,我相信中国的体育产业的投资机会如果是泛体育概念也非常广了,在座也有很多体育产业的专家、投资人,还有更多产业里面的经营的人才,以及创业者,我觉得这个里面的机会非常多,但是我们自己实际上看得很多,但是我觉得晨兴投资的特点,我们投资的门槛相对高一点,我们第一商业模式要有商业价值的表达,门槛要高。第二个,刚才谈到了,这么多挑战,这么多人才的缺失,我们对人才非常的渴求,对创业者在这方面积累的能力非常苛求,所以以也借这个机会跟韩总聊过,其实我们也投过《风云直播》,后来被历史体育收购了,其实这种传播形态都有很多的机会,其实机会挺多的,我觉得今天是创业非常好的时候。
王啸:我也是做天使投资的,天使投资看的是将近十年的周期,我从投入到最终是差不多十年。体育产业是不是黄金十年?真格基金在这方面有什么战略选择?
王强:我觉得黄金时代开始了,所有的基础设施,现在可以零成本低做一件事,比如从广告来说,现在网红着手机在家里稍微有一点明光,都打了光,如果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体育产业只实现3100亿的收入,如果那样3万亿,如果这个东西是你的,靠谱的,我们打一个折,在这个基础上能翻十倍也是很可观的东西。我们期待是十年,最好能反到5万,3万亿。因为面对世界产业来说,中国的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不是成熟。
王啸:所以我们讲为什么王老师做天使投资,乐观的人才可以做天使投资,包括我。其实范博士前一段投了11个公司,最近可能放满了一些脚步,你觉得有新的盈利模式的商业模式公司会不会涌现出来,你对这个事怎么看?你对未来体育产业十年的机会怎么看。
范南:我觉得中国体育产业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中国体育的消费真正意义上,或者体育产业的购买人,从to B慢慢转向to C,其实包括很多健身器,包括鞋服,买单着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大量传媒的改革,我觉得这是几方面共同的影响。
第二个,体育产业强大的引擎可能还在于中国目前为止虽然说是从工业革命,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其实整个国民民生各个领域都有一个新的革命的趋势。不管是现在热炒的AR/VR,哪怕一个最基本的传感器、跑步机,智能的改善,我觉得不光是体育产业面对的,其他产业都会面对,我觉得从这两点我肯定是高度认可的。我们今年主要想做的战略是金融并购,我们可以和国内的一些产业投资人或者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收购,因为金融机构有很多配资质的,而且我们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证券化,用这个方式也是来分担产业投资人的资本压力。
至于说在这个中不管是曾增良也好,增量也好,如果能出现让我们感觉从PE角度来说是一个归属公司,肯定不够。
王啸:想问一下刘总怎么样看未来五年到十年会暴露出来的机会或者大的风投,这样的公司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也许具体的公司很难讲,但是剧本什么样的特点,具备什么样的特质,以及在哪些领域可能会冒出大公司来,当然不是讲的以前的,未来看五年时间。其实我一直晨兴是在布局,在节奏控制上面一直是我想学习的对象,我也非常了解一下。
刘芹:我觉得未来的公司一定是从C端爆发出来的巨大潜力,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是在座的诸位创业者最大的机会,举行是什么我不知道,当然刚才咱们聊的产业链上都可能有一定的机会,最超级的IP排行都跟我没什么关系,因为国家体委里面都用丰富多的体委。因为昆仑决是我自己投的,我觉得一些中等规模的新兴的IT有可能会成长出来他们创新的独有的玩法,而且以消费者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的,没有其他的资源,只能是消费者认可,我觉得这个信息来源不是一个简单的机会。
另外刚才说的三端,怎么抓住现在的年轻人,我们认为结合一些商业,我觉得在C端的消费价值上找到自己的创新点的,我觉得肯定会有潜在的机会。还有一个新的传播法,我觉得未来的传播方法一定不是过去的电视形态,有没有更加创新的方式方法?一定跟技术本身有是一定的结合的。
所以我想这几个方面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王啸:我理解刘总的意思是,其实体育产业是要跨界而生。在单一产业当中要想形成一个特别快速的增长仍然是很难的,但是体育产业和互联网结合,跟视频直播结合,跟场地C端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结合,我觉得总能产生出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机会点。我觉得未来的机会不是当前可以预测的,一定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生长出来的,资本作为推手可以帮助他成长,一定不是推动他成长。我们在座的四位投资人都非常愿意跟各位一起来成长。
下面时间不多,让每一位投资人简单做一个总结或者发言。
刘芹:我觉得就一句话,晨兴是跟着中国的消费者市场一起成长起来的,我觉得体育产业大有可为,体育产业大家说所谓的黄金十年,我看可能它的生命周期会远远超过这个时间,所以我们非常看好这个产业机会,欢迎大家跟我们来合作。
王强:我想分享一点,所有创业公司将来能不能在时间轴上跑出来最关键的东西,就是你的商业本质是什么,大家现在关注IP,你就把自己排除在IP之外,将来任何一个公司自己成为IP不成为炙手可热的东西你就没有机会,比如一年多前我们投资昆仑决的时候,虽然我不懂体育,五个小时我们谈什么呢?我就让姜华,因为当时姜华又要搞这个规则,又要搞那个,我说姜华如果两年以后世界搏击界一提起昆仑决,大家就想起你是一个商家,你是一个活动组织者,你就完了,我说如果两年以后世界搏击界想的就是两个拳头相互撞击到一起,你才能产生价值,五个小时我跟他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让他压抑住自己能赚钱的全部欲望,当你学会能赚钱不赚钱的时候才能将来能赚大钱的可能。
范南:应该说未来十年,从去年和今天开始,体育产业和国计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刚刚开始,我们可能会迎来一场非常壮观的戏剧。在这个过程中,光大资本和光大体育我们愿意践行自己的金融机构的职能,认真来做好金融服务。我们在座的创业团队有一些好的项目,光大资本和光大体育觉得合适的话,我们可以投。在座的各位大佬一些海外并购的项目,需要光大资本和光大体育的资金支持,我们也可以一起做。如果有各地的体育设施的建设或者体育PPP的扩张我们也会来全力配合。
王啸:其实我也非常看好体育产业,因为我觉得很简单,在美国体育产业是第二大产业,中国是十几名以后,所以从十几名到第二名也是一个巨大发展的过程,跟在座的所有大佬一起帮着中国的体育产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