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12月15日报道(编译:Sophia)
芬兰公司Entocube欲通过大量养殖蟋蟀来改变人类蛋白质摄取方式,解决食品可持续难题。
这家公司能否改变人们饮食习惯并保护环境呢?
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你能尽多少绵薄之力呢?你会用海水洗澡以节约水资源吗?或者为了节约电将耳垢放入蜡烛内燃烧照明呢?
芬兰一家创业公司Entocube研究出一套“绿色方案”,即养殖蟋蟀作为食品来源。据说,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食品浪费、碳排放、乱砍乱伐等问题。随着城市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不失为一种不错之选。
其实早在之前,就有亚洲以及西方之外的一些国家将昆虫作为餐桌美食。不过Entocube团队在原有基础上另辟蹊径。
Entocupe的首席执行官Robert Nemlander一直以来都对太空探索颇感兴趣。作为曾经当过宇航员候选人的他,一直在思索着未来宇航员在星际上执行长年太空任务时的饮食问题。经过多次测验,他认为一般牲畜都不可行,而唯有蟋蟀最为适合,既属于可持续性食物,又无需费力培育。
为啥非蟋蟀不可呢?
Entocube团队认为蟋蟀需要极少资源便能维持生命,是作为食物的不二之选。首席运营官Otto Palonen在赫尔辛基举行的芬兰SLUSH峰会(初创企业研讨会)上谈到,蛋白质在未来将会供不应求。
Palonen解释道:“一方面,贫困人口数减少是好事。可问题在于,当人们购买力增强时,他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也会加大,从而就会造成全球资源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根据Entocube提供的数据显示,每100克蟋蟀所含蛋白质高于主要肉类(如猪、牛、羊)。
他补充道,牲畜的碳排放问题与土地、水资源消耗问题一样严峻。主要以大豆为食的素食主义者或是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则会导致农民扩大耕地范围以适应市场需求。
Palonen说,昆虫空间占用量小,却能提供完整膳食的营养。他们甚至以生物垃圾为食,减少资源占有量。在决定培育昆虫种类时,Entocube团队挑选了家蟋,由于家蟋内甲壳素含量不高,因而不影响口感。除了蟋蟀嚼起来嘎嘣脆之外,比起其他令人作呕的昆虫,人们心理上更能接受它一些。
设计一个可发展的模型
2014年,Entocube团队开始试验这一方案,设计可供每日生产10000只蟋蟀的小型集装箱。农民每日喂养集装箱内的蟋蟀保证其孵化过程顺利进行。
蟋蟀被寄养在集装箱内的塑料容器中,之后会移动到冷冻机内。在寒冷状态下,蟋蟀极易冬眠并僵化,收获时不费吹灰之力。
Entocube团队正致力于研发自动化操作过程,如此便能事半功倍,达到低投入、高产能的目标。
该产品的市场定位较为广泛。集装箱大小的设计备受城镇农民所喜爱。该公司在芬兰拥有付费客户,致力于将大学食堂的生物废物转换为可再生食品资源。Entocube也为食品资源缺乏的地区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替代品,有望为当地村民提供日常所需的蛋白质营养。
加入“革命”行列
Entocube并非改变饮食方式以保护地球的唯一斗士。
位于俄亥俄州杨斯顿市的蟋蟀养殖加工公司Big Cricket Farms在2014年建立美国城镇化农场操作系统时已然掀起了不小的骚动。他们在农场饲养热带带状蟋蟀,体型比Entocube农场养殖的蟋蟀要小。这一芬兰公司建立销售网络,将其卖给餐厅或者食品生产商,蟋蟀可整吃,也可磨成蟋蟀粉(可制成100%蛋白质含量面包或曲奇饼干)。
想知道饲养蟋蟀或者生产其他形式的生态食品有哪些好处吗?从Collectively’s Charlet Duboc这个视频里可以找到答案。
目前,Entocube正在寻求种子轮投资,期望将本地农场自动化的梦想照进现实。
这一理念西方人乍一听可能难以理解,然而寻求食物替代品关乎人类乃至地球的长期存亡。饮食习惯很难改变,所以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说说服人们用炸蟋蟀替代汉堡包难度太大,那么何不从蟋蟀面粉制成美味小吃开始呢?
无论合成肉还是像蟋蟀这种可利用但尚未开发的资源是否有必要,这一领域正在日新月异地革新着,未来将呈现给我们更多可能。
Entocube在2015年由首席执行官Robert Nemlander、首席运营官Otto Palonen、首席财务官Yichen Wu以及营销总监Perttu Karjalainen联合创办。
Source:Geek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