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11月23日报道(编译:Jasmine)
Snapchat和Dropbox的大幅贬值,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微弱而清晰的信号——我们正处于泡沫当中。但是这种泡沫是不是很快就要浮出水面呢?让我们花5分钟读一读这篇文章,听听最新解读。
如果你是一个名企业家、投资者,或者从事任何科技相关工作,就不可能一日听不到“泡沫”这个词。一边科技世界还在用独角兽,十角兽、龙等等只存在于神话中的动物形容创业公司,另一边美国投资集团Fidelity的季度报告表示像Snapchat和Dropbox的大型科技公司目前贬值已达到20到60个百分比。因此我们想要尝试提炼脉络,告诉大家下一个创业冷却期里每个人都在谈论的是什么。
在解读创业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之前,让我们先思考片刻,看看我们所说的“泡沫”究竟是什么意思。
“泡沫”某个特定资产的价值(比如说某创业公司),或一系列资产价值(比如互联网或科技公司)的估值并没有适应当前市场供需,产生虚高。一旦这种泡沫持续下去,在其他市场上这种估值就会出现两极分化,或走低或走高,但是更多的还是会继续走高。
经济学家Hyman Minsky在1996年“金融不稳定性假说(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当中强调了金融泡沫生命周期中的5大阶段:
1. 位移
投资者被新技术的魅力、利息利率的显著变化、产品类型的相对变化所蛊惑,位移阶段的典型案例就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互联网市场的巨大发展。
2. 急速发展
位移阶段过后,资产估值缓慢上涨,上涨幅度虽不大,但这种增长的势头还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在这一阶段,资产估值还没有确定,但明显开始受到各大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投资者担心会错过这班车(我们用FOMO这个术语来形容这种害怕错过的心理,这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首字母缩写),于是赶紧加入进来,导致更多投机,同时又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这一市场当中。
3. 愉悦期
这是评估阶段,资产评估问题和第一指标问题达到了白热化,这一阶段许多不切实际的估值出现了。比如说,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顶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公司的总估值甚至超过了一些国家的GDP。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理论和指标开始出现,试图证明这些资产的膨胀价值。
4. 实现利润
直至这一节点,聪明的投资者才看到了不祥之兆,出售资产来回收利润。这个阶段仍然不是泡沫破裂的时候,至少还得过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尽管如此,在这个节点上,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泡沫都可能爆开。
当时引爆互联网泡沫的是发表在知名财经周报《Barron’s 》上的一篇小文章,标题叫做《Burning Up 》,当中列举了207家迫切需要资金的互联网公司。
5. 恐慌
在这一阶段,资产估值开始下跌,跌速和当初膨胀起来的速度一样,甚至更厉害。这时候投机者迫不及待想要套现,开始大批低价抛售股份。这也就导致供需出现不平衡,进一步压低了资产价格。
2000年,当时主要从事科技和互联网工作的NASDAQ公司估值下跌将近40%。2001年又下跌21%,到了2002年再度下跌31.5%。
根据上述指标我们来解读一下2015的创企情况:
1. 2015位移
在这个市场上,曾有太多改变,很难找到一个特定的位移时间。但是从投资者的眼光来看,有两个开创性事件。
A.云的诞生: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主要验证了互联网可以作为一个负担得起的储存和运算解决方案,在过去,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花费必然巨大。
B.私人市场的崛起:2011年,Fidelity(富达国际)首次对Facebook投资,此举标志着市场心态的变化——大型金融机构开始四处寻求高增长的资产,而不是房地产或者股市。尽管对私人公司进行投资在过去是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日常业务的一部分,但我们还是可以将这一点称之为转折点,因为此刻很多其他投资者思维上发生了位移,他们开始把晚期的私人科技市场看作是高速增长的投资机会。
2. 高速发展和黑暗一面
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看到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明显走高,到了2013年,VC合伙人Aileen Lee在某篇文章中开创性提出了“独角兽”这个术语,用来指代估值超过1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公司。写这篇文章的时候,Lee数了一下,只有39家公司符合“独角兽”的条件。而现在,经vc数据公司CB Insights统计,已有143家公司符合独角兽的定义。
3. 愉悦期
四月份,NASDAQ公司打破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估值,再创新高。7月20日,该指数达到了惊人的新高——5218.85。
在去年,我们开始反复听人提到“泡沫”这个词,尤其涉及到私人市场的投资活动,因为私人市场的公司价值评估要困难得多。
Andreessen Horowitz公司合伙人Morgan Bender、 Benedict Evans以及Scott Kupor最近公布了一份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市场情况,将当前现状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作对比,解读了这一次情况的不同之处。旧金山福布斯集团高级科技编辑Miguel Helft也列举了几个理由,说明如今情形并非泡沫,而仅仅是“独角兽时代”的开端。
4. 实现利润
在富达集团和黑石集团的最新季报中,可以明显看到第一个衰弱迹象出现了。过去的五年里,这两家基金公司一直将大部分投资都放在了私营公司身上,且是公认的第一批转向私人市场,引发如今私人公司投资热潮的领头公司。这些报告当中对许多大型科技公司估值进行了重新计算, 修正过后可以看到,像Snapchat和Dropbox这些大型私人科技公司目前贬值已达到20到60个百分比。
尽管公众是历史首次看到了私人公司贬值(很显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但之前只有投资者知道这些事情),然而曾宣称泡沫并未出现的Andreessen-Horowitz 公司创始合伙人Marc Andreessen却开始急着出售科技公司股票,以求套现了。
5. 恐慌
根据明斯基模型,2015年创业公司泡沫还没有达到恐慌或者歇斯底里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们正确解读了当前迹象,就会发现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这一切究竟将如何展开?如上述原始模型所述,牟利阶段和恐慌阶段的临界点根本很难界定,可能这些季度报告本身就会引发泡沫爆炸,又或者它们只是某些其他事件的前奏。
但无论你愿意与否,恐慌或许都不会太远了。
Source:geek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