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上海】10月9日报道(文/乔泽芳 苏琦)
屠呦呦一拿诺贝尔奖,整个中国都沸腾了。锦上添花也好,烈火烹油也罢,总归国人的头上又有了一顶被国际组织认可的奖项,扬眉吐气,声传万里。而自然,有人的地方就有话题,针对中医的科学问题,医疗圈里科技圈里,甚至,朋友圈里也吵的沸反盈天。
但,除了霸占几天头条,新闻热点过后的遍地狼烟里,到底残留了什么?
其实针对医疗问题,今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关医疗的板块似乎显露了几分先见之明。其中指出到2018年在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发展目标。而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5年全国市场规模预计为40亿元。
数据一直给人难以触碰的空泛感,抛开这点不谈,在猎云(微信号:ilieyun)眼里普通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其实才是整个医疗行业的脉搏所在。从挂号咨询到看病买药,从医生随访到医患交流,少一步都可能是要上法庭的劳心事。尤其是诊后服务的提供,事关性命,同样也有关心情。
中国人多一直是我们自豪但也是为人诟病的一件事,人多意味着市场量级的跳跃性发展,人多也意味着服务是一家企业难以逃脱的根本。所以国内的医疗市场也就特色在这里,是资源均衡的老生常谈。而似乎,互联网的核心恰恰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顺理成章的,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布局成为各大巨头争抢的饼干,挂号网C轮3.94亿腾讯跟投,春雨医生C轮5000万美金,丁香园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C轮,杏仁医生也有红杉跟投的2亿B轮。感叹投资人钱多的同时,也不得不说,哦,好热闹。
如下盘点的项目就正是从诊后服务开始,以药品电商、医患交流平台和诊后回访打开,看他们怎么玩转互联网下的医疗,看资本如何跑马圈地。
一、药品电商
1、药给力
融资:送药上门O2O药给力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同渡创投领投,平安创投跟投,上轮投资人策源创投跟投,云岫资本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得在线购药服务,以及7*24小时的专业药学咨询。
2、快方送药
融资:完成 2 亿人民币的 B 轮融资。本轮由天图资本投资。
快方送药提出“1小时送药上门”的服务标准,最早的业务模式是采取和线下药店合作模式,但之后决定转型升级为 “自建直营药店” 模式,做 “药品领域的京东”。一方面深化区域服务,另一方面加速全国重点城市布局。
3、药品终端网
融资:药品终端网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纪源资本(GGV)领投。本轮融资由纪源资本(GGV)领投,A轮投资方经纬中国跟投,禾信资本继续担任公司独家融资顾问。
药品终端网是成都一家专业从事是专业服务于药品流通行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我国众多零售药店及诊所,形成药品销售通路,为上游品种提供商及平台参与者提供互联网信息和交易服务。医药流通领域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
二、医患交流平台
融资:医联Medlinker获4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云锋基金跟投。曾于2014年8月获得联创策源和PreAngel联合投资的3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2015年2月获得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医联Medlinker宣称以社交聚拢医生,有病例分享、自由问答、投票、匿名吐槽(深夜病房)和医生圈等功能(类似于微信群)。医联Medlinker是一款专属于医生的社交App,以社交聚拢医生,有病例分享、自由问答、投票、匿名吐槽(深夜病房)和医生圈等功能。用户均为通过实名认证的在职医生,用户可以通过与其他的行业精英分享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彼此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2、青苹果健康
融资:金沙江创投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它分为医生版和大众版两个版本,医患双方可以方便地通过在线图文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直接进行沟通,也可以实现预约加号、配药服务等个性功能。通过青苹果健康,医生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患者客群、沉淀个人品牌;患者也免除了在舟车劳顿、排队就医上的烦恼。
3、贴心医生
融资:2015年6月,获得天润仪器5125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贴心医生是一款基于垂直社交的健康管理服务手机APP,以医生和患者已建立联系、以熟识信任为基础,是医生的随访随诊工具。医生可以通过该软件管理自己的病人,并能和病人随时随地沟通。同时,还可以查看病历及自己收集的数据资料。患者也可以通过该软件记录自己的病历和日常身体状况,形成自己的就医参考,以便预约、就诊。
三、诊后回访
1、一呼医生
融资:2015年5月,获得由华创资本领投,梅花创投和天使轮的投资者唐越跟投的千万美金A轮融资。
“一呼医生”以诊后为切入点,主打“诊后咨询”,这种模式主要是为经过门诊及检查后和经过治疗出院后的两类人群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康复咨询和延伸服务。
一呼医生设定高门槛,进驻平台的医生需要经过基本信息和资格审查,并且一呼医生会向医生所在医院电话确认,方可正式接入平台。医生进入平台后可介绍自己的患者通过一呼医生平台继续和自己保持联系,医生可以接受患者的付费或免费诊后咨询,具体数额平台会给予参考价,医患可在此基础之上商定。
2、麦豆随访
融资:2015年7月,获得中投公司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
麦豆随访是专注于为医生提供随访服务,帮助医生进行患者随访和管理的手机应用。致力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科技帮助患者进行院后管理。产品以熟人医患为基础的医生随访平台,由移动App、PC医生后台两个操作端组成。App主要包含患者管理、同行交流、科研问卷、线上诊所等功能。而另一款产品麦豆医生,配合微信端,主要面向患者使用,可以实现诊后随访、咨询服务、智能自诊等功能
公司旨在服务于医生,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帮助医生进行智能化管理;搜集熟人病患数据,提高同行协作交流、转诊会诊和协作研究的可能性。
3、易随诊
融资:2015年7月,获得宜通华瑞的2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易随诊是一款建立医患院外沟通渠道的医疗健康产品,现阶段主要关注肿瘤领域。目前,易随诊已分别推出个人版和医生版的网页端和手机客户端。
它支持双方以图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诊前诊后交流,提供“值班医生”、“身体自测”、“健康病历档案管理”和“异常症状自动捕获”等服务,同时,为医院提供“随诊随访及预检诊”系统的建设部署。
其实抛开屠呦呦不谈,医疗健康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多人处于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状态。很多人“久病成医”,都会自己按照身体反应去药店买药。而医患关系的紧张,也让医生和患者的沟通需求变得紧迫起来。与诊前的挂号、问诊相比,诊疗过程中以及诊后的用药、医患交流和回访,才是潜藏着更多价值的市场。
先来看药品电商。正如上文所说,药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紧急的角色。突然的不舒服,或者自己常犯的小毛病,去实体的医院排队买药就显得很不方便。送药上门应运而生。但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且具有双重性(治疗作用和副作用),销售过程具有医疗指导的性质,所以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而现在很多移动医疗都是轻问诊,也很难撼动目前的药品零售销售模式。说到电商,烧钱仍是其最大短板。
再来看医患交流平台。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社交需求。医患的社交其实在每个阶段都是很必要的,通过医患建立起来的信任,能让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就诊,在治疗过程中也能更加配合。而针对医生所做的交流平台,更是有必要。很多医生倒地就睡的照片在网上已一经Po出,引发一片心疼,医生的社交需求值得被认真对待。但很多产品都把目标锁定在医生。认为只要抓住了医生,就能抓住患者,从而解决患者看病的需求。这样做是比较片面的,双方都很重要。既然是交流也就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咨询的层面。原先的体制阻挡不了互联网的改革大潮,但至于怎样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对医患的交流体制进行服务,让双方更加信赖更加贴心,还要花心思去考虑双方的需求和具体情况。
最后是诊后回访类。其实在问诊、治疗后,病人及其家属都对医生产生了依赖感。双方都会对诊后沟通有着较强的需求。比如当患者完成手术后,有时会出现术后反应,如果他能够找到手术主刀的医生询问,那就能够快速得到诊断。而医生也有长期跟踪患者,检验自己的治疗是否有效的意愿。但有些产品会做出多个端口,增加了医患的沟通负担,反而降低了效率。
其实不难看出,就这些产品背后强大的投资力度来看,移动医疗仍将是之后一段时间内的热潮。而这脉搏能否继续强劲下去?诊后服务又能否反切出一记大招?那时候考验的就不仅仅是医院与患者两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