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词条战争:历史由“维基百科上胜利的编辑”来书写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3分钟(827字)

2013-07-08 词条战争:历史由“维基百科上胜利的编辑”来书写

围绕如何描述7月3日埃及军队推翻总统穆尔西的事件,维基百科上发生了剧烈争议。部分埃及用户认为“埃及2013政变”词条标题涉嫌侮辱,因而在评论区展开大战。现在,历史是由“维基百科上胜利的编辑们”书写。

维基百科 词条战争

猎云网7月8日报道(编辑:Tony)

近一段时间以来,“埃及事件”越演越烈。与埃及动荡的内政外交局势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关于如何描述该事件的广泛争论。据 Marya Hannun 在 Foreign Policy(FP,《外交政策》一个汇集全球政治、经济、思想的杂志)网站上的言论指出,一场更大的麻烦正等待着维基百科去处理。

据悉,在维基百科关于“埃及事件”的解释中,该词条标题将其称为“埃及2013政变”(2013 Egyptian coup d'état)。这样的解释,在一些人看看来,被认为是带有“侮辱性”和“偏见”的。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向来看看大英百科对“政变”一词的解释:

政变,是指一小部分组织用武力推翻现有政府管制。政变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必须是武装组织、警察或者其它军队形式的团体。政变强调颠覆现有最高当权人物的统治,并代以新的政府组织机构。

本月3号,埃及反政府组织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和他的统治机构。此后埃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Adly Mansour宣誓就任埃及临时总统。

如果对比埃及事件的实际情况和大英百科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维基百科将埃及事件描述为“政变”,也有一定道理。不过,仍有很多人表示了反对意见。他们指出,大部分埃及民众都参与了为期5天的示威游行活动,并且埃及反政府组织只是要求更换领导人。因此,埃及事件不能被定义为反政府“政变”,而应该被描述为一场“顺应潮流”的革命。

此外,来自Foreign Policy的反对观点表示,维基百科在面对埃及先后两次事件时,采取了不同的词条标题。它将2011年,推动穆尔西上台的事件定义为“革命”,而将此次推翻穆尔西的统治地位的事件描述为“政变”,这一前后不一致的做法表明了维基百科违反了“中立主义的观点”,并且还表现出了它的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实际上,因维基百科词条释义而引起的争论早已有之。据《纽约时报》报道,2004年美国大选时,维基百科曾因某些人的狂热恶意行为,而暂时关闭了乔治·沃克·布什和约翰·克里两个词条。(译者注:上述恶意行为,是指有人利用维基百科的自由编写原则,而对整个百科编写机制恶意破坏)

作为“人人可编辑的百科全书”,在不同观点激烈冲突的词条方面,总会发生“编辑权战争”(中文一些词条也称因不同读者的意识形态差别、两岸差别发生过词条编辑战争——译注)。

在互联网的时代,也许历史不再是由胜利者书写,而是由“维基百科上胜利的编辑们”书写。

Via:Business Insider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