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不得不读!创投“教父”眼中的投资市场变局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658字)

2013-07-01 不得不读!创投“教父”眼中的投资市场变局

素有创投“教父”之称的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近日撰文阐述未来投资新趋势,他表示随着创业成本减低、公司激增,投资者与创业者身份发生颠覆转变,甚至推动投资领域中的“重新洗牌”,使得强者越强。

未标题-5444

文章摘要】:素有创投“教父”之称的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近日撰文阐述未来投资新趋势,文中充盈着他作为一线资深人士,对创投行业的精到见解。文章首先指出未来创业公司将呈现线性增长态势,并且指出这种变化将对投资者的收益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推动投资领域中的“重新洗牌”。其次,投资者和公司创始人的地位将发生变化,优秀的投资者将通过果断的决策获得更大的收益。最后,格雷厄姆提醒投资者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不断满足创始人的需要。

以下为全文:

到目前为止,Y Combinator(以下简称YC)总共为564家创业公司提供了融资,其中已估价的287家公司(包括已经上市的、被收购的以及倒闭的)的总估值为117亿美元。除去正在投资的53家公司之外,此前的511家创业公司的总融资额已经超过了170美元。

当然,这些庞大的数字,主要源于那些最有成就、最成功的创业公司,排名前十的“大赢家”占总估值117亿美元的8.6%。不过,那些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公司,焕发着巨大的潜力,它们中的40%都有机会做大做强。

去年夏天,当我们手中孵化的公司达到了84个的时候,情况开始变得有些不受控制了。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采取了“收紧网、缩规模”的稳健投资策略。可这偏偏被媒体当作有力的证据,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后来我们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在于YC所正在采用的n² 算法: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修补工作。幸运的是,YC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曾经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完美地解决。现在,53家创业公司的孵化规模以及富于弹性的运行模式,让我们感到无比轻松,就好像是在公园漫步一样。虽然未来我们还将面临新的发展瓶颈,可在那之前YC的规模将会扩大2-3倍。

作为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多年来的投资经验和数据,让我们可以及早地判断趋势,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投资潮流。今天,我就想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下YC的“投资经”。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最为基础,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投资市场的明天是好还是坏?或者说,未来投资者是会赚钱还是会赔钱?

一、创业者激增,创业成本降低

面对风诡云谲的市场,投资者的收益要面临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对拥有多年投资经验的专家来说,也不能做到十拿九稳,成竹在胸。不过,我可以为你分析出这些影响因素,然后由你自己来做判断。

一般来说,造成投资者收益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创业公司的投资成本;第二,创业市场的饱和程度。也就是说,创业公司的建立成本“低廉化”和创业公司的大批增加,都会减少投资者的收益。

1986年,当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我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找一份工作,要么开始考研之路。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潮,在当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或者根本也想不到)。那时候,也许有自主创业的梦想,可梦想终归是梦想,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却总是让人觉得那么不切实际。那个年代可能有人幻想着开一家咨询公司或是一个利基产品公司,可没有人真的会认为自己能做大做强。

有勇气走上创业之路的人,毕竟是少数,可能几代人里面才能出现一小波这样的“独行侠”。我很自豪地认为我们就是这波人中的先行者。我没法预测最终我们可以把这个行业做到什么程度,当然,如果能引起工业革命那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最好的了。不过,只要我们如今所做的事情能够让人们感到不同寻常,我就已经很知足了。因为很多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使人震惊开始的。

如果风投行业是一个“变量”的话,那我唯一能肯定的就是,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20世纪中叶的单一、等级式的企业格局将被“网络状”的小公司格局所取代。数十年前开始的格局变动,将不仅集中在山景城和遥远的汽车工业中,并且这种新的变动将会长期持续。

除了逐渐增多的创业公司之外,“低廉化”的创业成本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事实上,这两个因素互相关联:创业成本的降低导致创业成为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二、风投市场洗牌:创、投身份“颠覆”变化

这一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创始人比投资人更有“话语权”。作为投资人,你仍然需要创始人的技术和能力,而他们却不在那么“唯你的钱是从”。在创业公司中,他们比你拥有更多股权和更多的控制权,甚至有时候,你会被“边缘于权力”之外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收益就会减少,因为你还会有更多“中意”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而且由于它们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大于你的股权缩水速度,投资者的整体收益将会持续增加。

风投界流行一个投资“定律”是,一年中只会有15家公司真正成功。尽管很多资深投资者都把它看成是“宇宙常数”一样的信条,可我却不以为然。原因很简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许会因为时间而存在程度上的限制,可任何因素都不能阻挡科技的进步。同样的道理,各种创业公司的出现也许会有时间上的差异以及程度上的不同,可因为科技发展而带来的巨大创业创新浪潮,却是什么“定理”都阻挡不了的。如果一年15家公司成功的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所有公司在创办之前都要请个“风水先生”,算算什么时候“开门营业”才能保证公司成功了。之所以,有人会觉得行业中缺少真正“提振士气”的创业公司,是因为创造这些公司的人们还没有完全出现。更何况,有很多成就“伟人”的人,根本就不会创立一家公司。说了这么半天,我的核心意思是想告诉你们,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在最初阶段往往是始于“机缘巧合”,那种不会出现大公司,只会出现一帮小有成就的创业公司的论断,纯粹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臆想”。

我个人认为,未来上述创始人的总数将是现在的10-50倍。此外,由于这些人中大部分是新兴公司的领导者,未来的创业公司也将会飙升至现在的50-100倍。

问题又来了,持续增加的创业公司会不会造成投资者收益的减少呢?我认为,未来发展最好的公司将会比现在赚取更多的收益,而投资这些估值极高的公司的投资者将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如果未来有能力做大做强的公司越多,相应的投资者的收益也会越来越丰厚。

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创业环境也带来了投资领域的“重新洗牌”。那些有资金、有能力吸引更多富有潜力创业公司的投资者(风投公司),将会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越来越强,在自己身边聚集更多优秀的创业公司。相反,那些“魅力差”的风投企业就只能选择“别人吃剩下的”了,并且还要为它的这些“先天不足的养子”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此外,作为一名投资者,对于创始人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这一问题,我并不感到担忧。经验告诉我,赚更多的钱、看创始人脸色、听他们的牢骚,是未来投资者与创始人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也许你觉得有些伤自尊,可是让你既省心又赚钱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三、果断参投天使轮融资将带来巨大收益

那么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情况也是那样吗?以前天使投资人的命运的确像它的名字一样,在创业公司最初、最艰难的日子中给与其帮助(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上的),可这些“天使”却很少能享受到相应的回报。尤其是在新的风投介入公司之后,他们甚至还要面临被“清洗”出局的尴尬情况。不过,未来天使投资人将会享受到和大风投公司相同的待遇。那种被排挤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了。

对于投资者来说,果断地参与有潜力的创业公司的天使轮投资(或类似的融资),将会是一个很有可能产生高回报的行为。创业公司在最初的6周里(通常情况是),会急切的盼望着能有风投对其投资。如果作为投资人的你,此时能快速、准确的判断该公司的前景,并果断的(通常是在24小时之内)作为天使投资人介入该公司,那么未来你很可能会以低成本投资,换取极高的收益。不仅如此,果断的天使投资行为的成功,不光能带来金钱上的收益,你还将获得良好的业界口碑,从而成为创业公司“青睐”的对象。这时,选择的主动权就交到了你手上,虽然要面对无数“鱼龙混杂”的创业公司,可精明的投资人会在不久后发现真正的“金矿”。相反,那些因“便秘式决策”而“臭名昭著”的风投公司,终将会成为创业公司敬而远之的对象。总之,那些有潜力并且快速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将会为投资人带来长久而稳定的收益。

四、投资业将呈现“金字塔”式结构

逐渐增多的创业公司是否会带来直线上升的成功企业呢?我个人认为是不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来自传统的对创业失败的恐惧,仍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创业成本的“低廉化”,越来越多的人会创业的欲望,这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不过,这种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带来的低成本,也会在某程度上增加失败的几率。

第二,理念或者创意上的冲突,制约了“同质化”创业公司的成功比例。我们常常鼓励创业者不要惧怕别人做了什么,而要关注自己应该做什么。创业是长跑比赛而不是踢足球,你没必要刻意地去“标新立异”。这本是我送给创业公司的忠告,可是这种“只需专注于自己”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同质化”的现象过于严重,某一个领域出现创业公司扎堆的现象,那就很可能预示着其中要有一大批公司被“清洗掉”。

综上所述,壮大的创业队伍伴随着同样扩大的失败几率,数量的增长不等同于质量上的成功和飞跃。打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原来的创业公司领域像是“方尖塔”,而未来将会变成“金字塔”形状,底层扩张的同时,带来的是顶端的进一步减小。

对于投资者来说,以上那种“金字塔”变化意味着他们将拥有更多早期投资的机会。随着底层创业公司基数的扩大,各种投资公司都将面临更宽泛的投资对象。不过,随着“金字塔”结构的逐渐加强,所有的资源都将集中到顶部,而数量庞大的底部将会变成“行尸走肉”。

另外,新的投资者也将会有大展宏图的“舞台”。虽然,不同层次的投资者所能承受的投资风险是不同的,可所有人都有一个最终的底线。和“新人”相比,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可能因为保守的发展观念,而放弃了有利可图的大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而这正是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进投资者的大好机会。

就我个人看来,创业公司的A轮融资,或者说是第一次A轮融资,正是上述大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五、过度参投A轮融资、稀释股权,投资者将“自食恶果”

现在的风投们存在一个通病或者说是一种习惯:在创业公司,特别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创业公司的A轮融资中,投资者总是故意地给出“供大于求”的融资数目。很显然,投资者这么做的目的源于,想要弥补他作为董事成员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这样一来意味着,公司中所谓的大数额交易来源于投资者的融资数目,而不是出自于公司实际的募股比例。

有些风头美其名曰,他们之所以投入那么多资金是因为公司的需要。而另外一些相对坦诚的投资人则承认,他们是因为自己的金融模式而不得不去“抢投”某一公司的A轮融资。不过,我们都清楚,风投在公司的A轮融资中所投金额的大小,并不是由所谓的“公司需要”而决定的,相反,它是由风投一开始的投资计划、市场估值来决定的。

其实,引起恶性结果的事情,并不是当事人所愿意发生的。风投们原先单纯的想以多投入换来多收益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投资者是大爷”的时代过去了,当然,曾经的风投商业模式也就不能再次实现了。如今,在“地位交换”的投资氛围下,创始人不想且也有能力不让风投们在A轮融资中投入过多的资金,防止他们拥有大部分的股权。不过,风投们仍是争着抢投,因为他们担心低于20%的A轮融资金额,不会让自己赚到钱。

我之所以把上述行为描述为一种潜在的危险,原因是A轮融资者已经越来越和创业公司“格格不入”,而这最终往往导致投资人“自食恶果”。另一方面,我又把它描述为一次机会,是因为创业市场终于不用再受制于风投们的传统商业模式。换句话说,传统的“风投操控体系”瓦解了,创始人在A轮融资中,可以按照实际的要求和自己的意愿(不用从创始人的期权中稀释出一部分作为期权预留)来进行融资,并获得收益。

这样的变化会给传统风投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也许上帝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敢打赌现有的一些顶级风投公司将会丧失自己的“霸主”地位。不过,如果风投公司们能够顺应时代的变迁,理性的对待A轮融资,根据公司的需要以及市场的变化来进行投资,那么它将会受到所有创业公司的欢迎。当然,它也会因此赚到大把大把的钞票。

作为投资者,你必须记住一条真理:千万不要和市场发展趋势做对。过去十几年里,我们经常看到被风投们在A轮融资中“掐住脖子”的公司们(占比40%以上)是如何失败的。现在风投们的占比一般不会超过20%,不过我希望未来这个比例还能下降,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一现象必定会发生。

也许,风投们真的能够改变自己,并且在未来成为最赚钱的行业。更何况高风险的冒险行为确实已经让一部分投资们赚的盆溢钵满。不过,巨大的成功源于风投们能够真正的“放开手脚”,“慷慨地”放弃甚至两倍以上的A轮融资额度。

六、投资者箴言:“做创始人想让你做的”

作为投资者,如果你真的想成功,那就一定要认真倾听创始人的那些“牢骚”。因为它们就是你的顾客,你的上帝,他们的牢骚就是你需要改进,并满足的地方。比如,久而不决的投资决策和过度稀释A轮融资中的期权,就是目前“顾客们”反应最多、最强烈的两个问题。当然,投资者要做的远不止以上两点,不过“做创始人想让你做的”,永远是你最应该谨记的“箴言”。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